一、起泡
现象:腻子批刮时产生气泡或过后表面起泡。
产生原因:
1、基层过于粗糙,有细小孔洞。批刮时腻子将孔洞内空气压缩,之后空气压力反弹形成气泡。
2、单遍批刮太厚,腻子孔隙中的空气没有压挤出来。
3、基层过于干燥,吸水率过高,易致面层腻子气泡多。
4、耐水涂料、高标号混凝土等密闭性好的基面不透气,易致腻子起泡。
5、高温施工时腻子易产生气泡。
预防:
1、对基面粗糙孔洞应先填补压实后再整体批刮。
2、表层腻子厚度应在1mm左右为宜。
3、太过干燥的基底可用水润湿后再批刮腻子。
4、腻子调配时应按要求充分搅拌,在适宜温度范围施工。
整改:
1、批刮时腻子有气泡可在表干时反复收压,消除气泡。
2、打磨后的气孔待上过底漆后用底漆腻子填补。
二.掉粉
现象:施工完成及干透后,用手触摸有掉粉现象。
产生原因:
1、 已打磨的腻子面表面已形成疏松层,手摸掉粉属正常现象
2、腻子在高温干燥时施工,水分挥发快,没有足够水分进行固化,因而容易脱粉。
3、基层吸水率高,导致腻子干燥快,没有足够水分进行固化。
4、压光腻子没有把握压光时间或没有压光处理。
5、产品超过保质期,粘结力度大幅度下降。
预防:
1、高温干燥强风天气施工,最好将基面润湿无明水后再进行腻子施工。施工时要收压密实,适度掌握干燥时间。
2、外墙腻子应严格实行保湿施工,面层腻子表干后及时适度打磨并充分淋水2次以上。
3、压光腻子要把握适宜的压光时间,最佳时间是待腻子水印消失后马上压光。
4、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必须进行试验,检验合格后再行施工。
整改:
1、耐水腻子在涂过乳胶封闭底漆后,强度会增加,一般无需另行处理。
2、外墙腻子可在打磨后充分淋水2次以上。
3、压光腻子表面应再薄批腻子一道,并及时压光处理。
三、脱落
现象:腻子层与基层粘结强度差,从基层脱落。
产生原因:
1、基面很光滑(如:油性基面、压光腻子面、光滑的白胶水泥腻子面等)。腻子粉与基面粘结牢度差
2、现浇混凝土基面使用了脱模剂(如废机油等)。
3、在木质基面、硅酸钙板面、石膏板面、及其它非砂浆基面未作基层处理。由于基层吸水率高或与腻子涨缩差距大,直接批刮普通腻子极易致腻子脱落。
4、疏松、粉化基面未铲除或未作界面处理。
5、水泥基底受潮吐碱致腻子脱落。
6、腻子施工时被添加除水以外的其它材料,改变了腻子性能。
预防:
1. 腻子施工前,必须严格做好基层检查处理。
2. 铲除脱落腻子,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层处理后再重新批刮腻子。